邵雍还说:善化天下者,止于尽道而已。
当一位大陆新儒家被提醒注意这一事实的时候,他不假思索地回击道:提这个事情有什么意义?那不能代表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真正事实,那不过是垃圾事实。大陆新儒家似乎不愿承认现代政治的结构性变化,于是,大陆新儒家并不能简单被称之为现代的儒家,它或是在现代的新儒家,或是在现代的传统儒家,或是非议现代或反对现代的新儒家。
这个领域的突破,就是实行市场经济以来逐渐为人们熟络于心的儒商问题。三来中国当下的社会政治更化,不是制造哲学王,也不是将教士集群推向政治前台,而是将一个与市场经济明显不匹配的非民主政制扭转为立宪民主政制。对那些满心盼望权力垂青的大陆新儒家来讲,一个合理的推论是:正是由于他们乐意巴结权力,所以才为儒家的政治权威着急。现代政教分立制度存在的问题,绝对不可能在传统的政教合一机制中寻求解决。在走过一个激烈的反传统、冷落传统到激活传统的复杂历史过程之后,传统重回中国社会生活的现场,确实驱动人们高度重视传统资源。
既然儒家传统思想可以开出现代资源,因此儒家可以不再依据西方典范,全幅进入儒家传统之中,便可以开发出纯粹属于儒家的现代资源。这一重建,不是帝国重塑,而是作为万国之一的中国之自述。(三)新子学 方勇教授《新子学构想》一文2012年10月22日在《光明日报》发表后,引起学术文化界广泛关注。
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数,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体来说,西方学科范畴是对于着人类‘认知的目的而建立起来的,而儒家的学术分类体系则是服务于人格的成长和人生的终极关怀等实用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这样,就是有别于旧国学的新国学了。方勇教授在中国经过了20世纪诸子百家争鸣时代之后现在独具慧眼,对近代以来的诸子复兴思潮做出了整体性的概括总结,提出了新子学构想,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从立义的角度言,四部都是一心。他们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面对资讯科技迅猛发展、多元文明交汇共在的全球化时代,新子学在未来中国有怎样的可能性与限度,取决于其在返本开新的路径上做出怎样的选择和改变。其表现不但在周初诸子百家对公共文本的诠释上,更表现在独尊儒术之后诸子学处理公共文本的方法论上。五、重建道统,传承学统 因为中华文化近代以来主要是失本,所以要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即就是回归中华文化的源头,在回归中创新,而固本的学术基础就是国学。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成立国学院,首任院长冯其庸先生曾专门到医院与季羡林交流看法,一致认为大国学教育应以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涵盖广博、内容丰富的文化学术为主要内容。
孔子经过整理发掘了这些典籍的思想蕴涵,同时用它们来教育学生,全面地继承了上古以来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正统。《诗》《书》执礼,皆所雅言,《论语》识之。盖惟其为常道而已,惟其为不可变易之道而已,此就经之大体言之也。国学的实质在学,没有明确的思想倾向,论者包括国粹派及其以外的许多学者。
所谓孔子为百家之祖,刘向在《别录佚文·诸子略辑略》中说:昔周之末,孔子既没,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崇广道艺,成一家之说,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一个历史的事实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经学体现了其思想根基,而漫长的封建历史,至今对人们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经学并不能因此而消亡。古代圣帝明王立身行己之至德要道,与其平治天下之大经大法,孔子皆融会贯穿之,以造成伟大之学派。
[⑥] 海外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还提出了华学概念。一直以来,汉学是一门西方的关于中国的知识系统,是西方人发起的对中国文化所进行的研究。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易》有阴阳,《诗》有五际,《春秋》有灾异,皆列终始,推得失,考天心,以言王道之安危。[⑤]很明显,‘大国学蕴含着中国作为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民族家庭的和谐统一的思想精髓。
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一部中国思想史或中国哲学史著作,若没有经学思想的内容,就等于没有了文化的根基和价值的本原,那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1] 三、新国学的内在结构探析 古代国学的分类和构成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重新认识经书的价值,在当前是有重要意义的。
《韩诗外传》卷五也云:儒者,儒也,儒之为言无也,不易之术也,千举万变,其道不穷,六经是也。这样做表面上看很合理,但实则不然。
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可以说是道丧学绝,最突出的表现是辛亥革命以后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了经典教育,中华民族成了抛弃自己经典的民族。正因为如此,对儒经的诠释、研究和普及都要把把握经典的道作为最高的追求,即《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儒者于道为最高。由于社会发展的广泛需要,经过历代学者的不断诠释,儒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经典,经学不断丰富,以至于成为学术的主流。[⑨]这个界定比较明确,但对其中谈到以西方学术为参照来研究国学则引发了学术界的异议,如楼宇烈在《中国国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说:应当承认,借用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观念来比照中国文化的某些观念,以及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梳理中国文化中原来比较模糊的概念和理论,在一些领域与一定范围内确实促进和提高了中国‘国学研究的水平,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西方文化中的某些基本观念以及分析的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思维特点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经、史、子、集不仅是目录学上的典籍分类,而且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流别,……国学以经史子集作为文献载体或研究对象,从学问或学术的角度,又可以划分成义理、考据、辞章、经世四个门类。到了清末,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
(二)新经学与新子学的互动 典范的转移还涉及到子学的创新性、经典性及其上升为经典的问题。[⑦]林野:《东方鸿儒饶宗颐:华学才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最好概括》,《都市时报》,2011年12月27日。
历代的官方版刻经籍、社会启蒙读本、民间乡约村规,在思想观念上都与儒家经学有密切的关系。他们把文化传统冠之以国,包含了深厚的爱国情结。
盖其所承接者既远且大,其所吸取者既厚且深。《孔丛子·执节》:经者,取其事常也,可常则为经矣。经和子中的儒家部分、道家部分以及佛教部分主要是讲义理,也是国学中的主干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丰富多彩和实践特征。舍所短取所长,足以通万方之略矣。
而两千年间的一般知识分子可以不读诸子百家之书,但很少有不学儒家经典的。黄蕉风发文说: 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新道家、新法家、新墨家等新子学学派,也大多以(大陆/港台)新儒家作为自己的参照系。
主持太过,势有所偏,才辨聪明,激而横决,自明正德、嘉靖以后,其学各抒心得,及其弊也肆(如王守仁之末派皆以狂禅解经之类)。[36]谭正璧编:《国学概论讲话》,光明书局1934年,第9页。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茅屋采椽,是以尚俭:宗祠严父,是以右鬼神: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尚贤。……经书是我们的文化精华的宝库,是国民思维模式、知识涵蕴的基础。
标签: 小米Max 3高配版8月10日发售,上午10点准时开抢 伊宁机场日旅客吞吐量突破5000人次 赣州机场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主题演讲比赛 宁夏分局气象台设备室完成自动气象观测设备季度维护工作 哈密机场迎来今年货邮旺季
评论列表
以道统言,则师儒是主体。
[13] 三、《周易》大传的形而上学 说到形而上学,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形而上学的基本架构:形而上存在者—形而下存在者。
王阳明说: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
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
我把上面的话解释一下:诚其意,就是说使意念真诚,不要自己欺骗自己。